...
近年来,一批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热。调查显示,2018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2.4亿。然而,短视频火爆的背后也存在内容低俗等问题。加强监管和治理才能促进更多的优质短视频“唱主角”。

用户规模超2.4亿,既满足了用户视听需求又易于参与互动
“几乎每天,我都会花不少时间看短视频。”小高是名在校研究生,自从前一阵下载了几个短视频App,观看短视频便成了他的新喜好。从热门舞蹈到流行歌曲,从搞笑视频到配音表演,小高认为,“每条都不长,可以打发排队和等车等零碎时间。”
有媒体调查显示:近五成受访者每天会花费半小时以上观看短视频。有些受访者表示,在消磨时间的同时,也能学到不少生活妙招。“我比较喜欢介绍生活技巧的短视频,比如教做饭、缝衣服、拍照等。”家住北京的小王告诉记者,“有些介绍烹饪和拍照技巧的短视频简单易学,看得多了,平台会持续推荐类似内容。”
“短视频能‘火’,主要是供需两端双重作用的结果。”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说,“在需求端,短视频满足了信息碎片化时代用户的视听需求;在供给端,不少短视频平台依据算法推荐给用户喜好的内容,并调动其拍摄、上传的积极性,从而丰富了平台内容。”
从围观到参与,短视频不仅吸引了一大批观众,更集聚起了众多“表演者”。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小夏,至今已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84条作品,既有近期热门的手指舞,也有搞怪幽默的配音独白,“发现有趣的短视频,我就会模仿着拍一段,我也乐于看到别人点赞。”
一项调查显示,超六成受访者在网上发布过自制的短视频,其中近20%受访者“发布过很多”。“短视频平台以20—30岁的年轻人为主要用户。这一群体个性鲜明、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。”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教授付晓光分析说,一些短视频在内容上可复制性和可参与性高,易于吸引用户参与,助推更广泛的传播。
简单追逐流量不可取,注重文化特质和价值追求的内容更受青睐、堆了满桌食物,狼吞虎咽,不时朝镜头喊着“求关注求点赞”;以夸张妆容或奇装异服吸引眼球,却美其名曰“才艺表演”;趁同伴不注意搞恶作剧,甚至可能危及人身安全……一些视频上传者为求关注,不惜以出格行为哗众取宠,引发不少网友的吐槽。
“简单追逐流量的观念非常不可取。”短视频时长较短,信息量有限,要出新出彩比较难。”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表示,但出新出彩的方式并非只有搞笑与模仿,可尝试借鉴高端传统视听节目,吸收有益有趣的内容,才能有助于兼顾大众化传播和视频内容质量提升,体现更多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。
今日头条旗下“火山小视频”相关负责人,对其提出严肃批评并责令全面整改,要求暂停相关算法推荐功能,并将一批违规网络主播纳入跨平台禁播黑名单。效果如何,仍需时间检验。
整治问题视频,一些短视频平台尝试做到防治结合,重视内容审核。目前,相关短视频平台在扩充审核队伍、完善审核机制基础上,推进机器学习、人脸识别等技术在内容审核环节的应用,以提高审核精准度和覆盖面。
有专家指出,低俗违规内容需要坚决整治,而要营造优质内容生态,平台还应以“用户思维”做精管理、做精引导。陈昌凤表示,低俗违规视频频现,责任应由多方承担,对其治理也应多方合力。平台要担起维护网络空间的社会责任,内容生产者和用户也应成为把关的重要环节,如此才可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。
专业服务:青岛高端建站,青岛网站制作,青岛网站设计,青岛网站制作公司
咨询电话:0532-80759277(7*24小时在线服务)
咨询QQ:63291303
公司网址:www.etongs.net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etongs.net/newsshow.aspx?id=296